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手机:13988888888
电话:020-08980898
邮箱:admin@youweb.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太欣新材料科技太欣新材料科技太欣新材料科技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院校合并,仍名南京大学。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为国家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前,南京大学已实现“一校两城四校区”办学,其中,鼓楼校区是“寻根性办学”,浦口校区是“开放性办学”,仙林校区是“扬优性办学”,苏州校区则是“开拓性办学”。建设苏州校区,推动四校区高效有序良性联动,是南京大学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产业布局、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切实举措,也是构建“一校两城四校区”办学新格局的具体行动方案。
围绕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目标,全校上下广泛开展“大讨论”,启动实施“奋进行动”,通过“团结奋斗、争先进位、坐言起行、应势而动”的实际行动,擘画南京大学的美好未来。作为江苏的头部高校,南京大学将通过苏州校区建设,进一步服务江苏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科技创新,加快推动产研融合与成果转化,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全力支持地方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位于素有“真山真水园中城”美誉的苏州高新区,是“环太湖科创圈”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黄金交汇点,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苏州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苏州市重要的产业高地和创新高地,其综合实力在国家高新区及全省开发区中名列前茅。
2019年3月16日,苏州市与南京大学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协议,开启了名城名校合作新纪元。2020年9月8日,苏州校区建设工程全面启动。2021年7月14日,苏州校区首栋建筑顺利封顶。2022年6月28日,校地双方召开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签署多个共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3年2月27日,校地双方共同召开苏州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双方就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推动苏州校区建设等展开深入交流,共谋未来双赢发展,为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发展迈入新阶段注入全新内涵。
南大,扎根在中国大地,赓续着百廿传统。苏州,流淌着千年情怀,孕育着创新机遇。过去四年来,南大与苏州的合作秉持“强强联合、需需结合”的理念,双方优势互补,战略合作不断加深。苏州校区既是“南大的苏州校区”,也是“苏州的南京大学”太欣新材料科技。双方在校园建设、学科布局、人才引进、招生培养、科研平台、成果转化、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不断将名校名城融合发展推上新高度。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长三角一体化区域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活力迸发,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高。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南大苏州校区聚焦科技创新、强链补链延链等方面加强布局,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在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发挥更大作用、展现更大作为。
2023年9月,首批师生已入住校园,苏州校区已正式启用。以苏州校区建设为契机,南京大学将进一步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苏州携手并进,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中展现南大担当,在苏州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中作出南大贡献,着力打造名校名城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标杆。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位于苏州高新区太湖大道北、昆仑山路南、长巷路以东、九曲河以西,以庄里山为界分为东区和西区,东区今年正式启用,西区预计2025年投入使用。坐拥庄里山,毗邻太湖水,“一环二带五区”交相辉映,共同勾勒出兼具人文气息与生态美景的南京大学苏州校区。
走进苏州校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窗灰墙的搭配,建筑主体颜色与南大鼓楼校区建筑色调相统一。教学楼区域建筑外立面和廊柱采用御窑城砖,显得诚朴敦厚;建筑部分外立面和窗框用红色点缀,让这座百廿名校新校区充满朝气。
苏州校区不仅延续了南大百廿建筑风格,还传承并创新了南大标志性建筑北大楼,让校园更具历史厚重感。景观设计方面,校区将南大的诚朴风格与苏州园林相融合,打造了近6000㎡的园林庭院,小桥流水、假山叠水、绿意入画,一步一景,为师生提供诗意的教学与生活环境。园林式布局和功能性设计充分践行了环保理念,教学楼采用自然中庭将4组“U”型建筑连接在一起,顶部一半区域通过天窗引光,另一半区域种植绿植,有效降低建筑能耗。
苏州校区不仅“颜值高”,功能上更注重实用性。设计师摒弃传统行列式布局设计,采用院落式布局,建筑之间建设风雨连廊系统,为师生提供了连贯的步行空间。生活区设计了健身房、舞蹈房、音乐室等功能室,教学区也随处可见各类公共交流、共享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外,通过建筑理解南大精神。
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布局,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紧密结合教育部《关于建设长江教育创新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聚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生态环保等领域“卡脖子”问题,大力推进新兴学科和专业建设。目前已开设智能科学与技术太欣新材料科技、软件工程(智能化软件)、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数字经济4个本科专业,以及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国民经济学、情报学、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等研究生专业,紧密对接信息技术、光电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截至2023年9月,南京大学在苏州校区已成立7个学院,分别是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智能软件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能源与资源学院、前沿科学学院、南赫学院;成立9个研究院,分别是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深空探测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研究院、绿色化学与工程研究院、全球人文研究院、空间地球科学研究院、现代药学与工程研究院、全球知识产权研究院、考古文博与中华文明研究院;成立4个研究中心,分别是声功能材料与应用中心、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视觉计算与智能感知研究中心、高端控制与智能运维研发中心;重点打造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化学医药与健康工程、地球系统与未来环境、数字经济与管理科学五大学科群。
苏州校区与南京各校区实施同一院校代码、同样大类招生、同步分流机制、同享培养资源、同等毕业证书。苏州校区的大一新生将和南大其他同学一样,在大一阶段入住具有南大百廿传承的鼓楼校区。为期一年的寻根性培养之后,学生大学阶段的后三年在苏州校区就读。苏州校区各专业将围绕“三元四维”人才培养新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和多元的发展机会。
2022年,苏州校区成功进行了首次招生,共招录本科生503名、硕士生66名、博士生45名。苏州校区本科生的录取分数线略超南京校区,实现“开门红”。2023年,苏州校区智能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智能化软件)、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数字经济4个专业继续合并为技术科学试验班大类招生,实际录取人数为525人,相较去年小幅增加,录取分数线继续略超南京校区;同时招录硕士生98名、博士生43名,苏州校区人才培养工作进入崭新阶段。
在南京大学“三元四维”人才培养新体系框架下,苏州校区人才培养着重将“跨界融合”和“项目驱动”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强化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
打造“五类一体”的导师队伍。苏州校区统筹推进育人队伍建设,开创全员育人新格局。学业导师、驻堂导师、业界导师、校友导师、朋辈导师五类导师合力对学生展开学业支持与帮扶、职业规划和指导,全方位增强育人成效。
推动“四力聚合”的生涯教育。分阶蓄力,全程推进生涯教育体系建设;联动协力,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特色模式;精准助力,创新打造生涯咨询测评系统;持续发力,聚焦提升师资团队专业水平。苏州校区以“四力聚合”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帮助学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建构全面协同育人体系。苏州校区协同多方主体,打破按照“院、系、专业”划分的教育教学传统,不断深化校地、校企、校际、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各方育人力量,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
依据苏州市委市政府发布的《关于支持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加速引进高端创新人才的若干意见》,南大将与苏州共同启动实施“姑苏创新百人计划”,并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全面推进江苏省集成电路先进制程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中移南大云计算联合实验室等一批高端科研平台建设。
红枫大道自然景观四季变换,水岸蓝带流经烂漫桃花园,苏州校区拥有智能科技与江南意蕴交叠的优越环境,坚持智能化、生命化、集约化、人文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定位,着力打造高品质、高特质、高颜值的一流校园。
苏州校区宿舍统一配备智能门锁,可使用校园卡刷卡开门。宿舍内配备双人位上床下柜组合、干湿分离型独立卫浴等设施,生活环境及配套功能完备、舒适便捷,环保材料的全面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健康的居住环境。宿舍配备功能丰富的共享空间,公共洗衣房、自习室、茶室、书吧、声乐室、器乐室、舞蹈室、健身房等一应俱全,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便捷。
为了方便师生出行,苏州市将为南大师生开通2条微巴线条定制公交,串联起南大苏州校区、科技城医院、文体中心等主要客流集散点,并接驳有轨电车,满足学生娱乐休闲、就医、公交换乘等日常需求。
同心同德再奋进,敢闯敢为勇争先。一百二十年襟江枕海,走在前列的南大,思如潮、气如虹。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南京大学将按照“三一”“三同”“三避免”的总体要求建好建强苏州校区,把苏州校区打造成为南京大学发展壮大新工科的主阵地、实现跨越发展的新引擎、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平台、全球优秀人才的聚集地,以“南大式奋进”谱写新时代“第一个南大”建设的苏州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