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手机:13988888888
电话:020-08980898
邮箱:admin@youweb.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8月,我国建筑文化界好消息连连,其中最振奋人心的当数江西景德镇乐平市洪岩镇的古戏台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证为世界最大的榫卯结构水上戏台;而8月20日上线A游戏《黑神话悟空》,其精细化呈现的我国多处传统建筑的身影,更是引发了古建爱好者极大的兴趣。
什么样的建筑能带来审美愉悦?什么样的建筑能够成为经典?建筑设计有什么讲究?类比翻译领域“信、达、雅”,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一级注册建筑师王绍森先生,根据其长期的建筑实践、科学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建筑设计也要讲究“信太欣新材料科技、达、雅”。
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信”指译意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达”指译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优雅。其实,建筑设计也讲究“信、达、雅”,即“对环境的理解与尊重、文化与功能的适应性表达、格调的优雅与宁致”,用以探讨当代建筑设计理念。
那么,如何在建筑设计中,通过系统性的分析、综合和判断,提高建筑设计的环境、历史、文化格局?如何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建造出具有雅致和风范的建筑作品呢?
清华大学宋晔皓教授在海南生态智慧新城数字市政厅的设计中,结合坡地、植被、热带气候等自然环境进行“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引入自然景观台地,以及一系列高低贯通的院落、室外中庭和冷巷体系,与不同建筑功能空间体块相互嵌合设计,借鉴东方园林庭院系统的抽象原形,塑造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的立体园林空间,使得建筑很好地适应海南的气候条件,也符合海南当地的文化特征。
在建筑设计中,对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尊重是建筑师们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环境通常包含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建筑师对待环境要有敬畏之心,深刻理解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与意义,合理运用“谦卑、尊重”的态度并通过专业、科学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实现建筑与自然的有机共生。
又如,在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大金湖旅游区“甘露别院”建筑设计项目中,设计团队理顺“滨湖、依山、入林”环境山水格局,并且充分利用山地、植被等,使得建筑形体充分适应场地环境;同时,采用建筑底层架空的策略来适应山地和潮湿气候。最终,实现了相互融合、相互适应、相互成就的自然建造。
首先,建筑师要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并将好的传统建筑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同时,又要了解世界建筑大环境对地区建筑的影响,满足现代社会与人民的需求。例如,在福建省“闽南文化博物馆”建筑设计中,设计团队综合“滨海、靠山、都市、大厝”的自然、人文环境,提出“都市人文聚落、山海风情舞台”的设计理念,将闽南文化内涵延展为“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变异、海洋文化的创新与开放、闽南文化的多元与包容、阳光下的柔情”,设计出符合闽南文化形象的独特作品。
因此,“信”作为建筑设计的第一原则,要求建筑师从整体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综合、判断”,尊重自然环境,赓续人文历史,为人居环境的整体营造做出创新设计。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教授设计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突出展现了“丝路逐浪太欣新材料科技,南海之舟”的设计理念。2018年,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这一建筑获得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全国百佳经典建筑”奖。
该建筑汲取南海地区古采石遗址的灵感,大胆的造型,简洁流畅的线条,将现代美学风格巧妙地融合在南海海洋文化以及海南本土文化的特性中;同时合理地承继海南传统民居文化智慧,融合海洋文化特征与海南地域特色,紧扣时代主题,展现国家气度,凸显公共性需求,形成了一座形态特色鲜明、空间体验丰富、与环境和谐共生的适应性建筑。
建筑设计的“达”,强调文化和功能要素的适应性表达,既传承文化传统,又满足使用需求。“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功能”是建筑的血肉,二者相辅相成;既要利用传统文化作为设计灵感,也要合理安排功能来满足基本使用。
文化要素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不仅仅限于外观、符号和装饰,更包括了城市、建筑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意义。
功能性是“达”的现代适应另一重要体现,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行为。在厦门大学教工住宅“国光楼”的改造中,设计者对充分尊重厦大创办者、校主陈嘉庚先生主持初建时的设计理念,采取“尊重历史、适应生活”的改造策略,对室内环境等进行现代化改造,既展现了厦门大学文化风貌,又可以舒适地居住。
在现代社会中,只有对文化传统和使用需求进行深入理解和创新,才能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积淀又符合现代生活使用的建筑作品,才能推动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同济大学建筑系冯纪忠先生通过对中国园林文化的充分理解,在“方塔园”的整体设计中实现造园意境与观览游线完美结合,在“何陋轩”的建筑设计中实现传统形式与现代理念的融合创新,最终营造出雅致的园林空间意境和优雅的建筑空间意境,被称为中国现代建筑创作的开端和里程碑式建筑。
空间品质涉及建筑在视觉、触觉和功能上的综合体验。优雅的建筑作品不仅在外观上具有美学价值,更在使用和感知上达到高品质的标准。建筑师可以通过精准的比例控制、材料质感的选择和形式的精细塑造,实现空间品质的提升。
建筑设计上的“雅”,是一种形而上的诗意境界太欣新材料科技,体现在建筑的格调营造中。它不仅表现在建筑外观的整体美感,更深入到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主要体现在空间意境和空间品质两个方面。
雅致的空间意境指的是通过整体布局、空间设计、游线组织等,创造出具有高格调的体验感与情感共鸣。
在海口市“云洞图书馆”的设计中,建筑师马岩松通过自由的形态塑造了多变的室内空间,建筑的楼板、墙体、天花、结构、管线等浑然一体,通过数字三维建模和数控机床控制营造了品质极高的空间体验,建筑外观的雕塑感极强,置身其中既可以体验现代建筑给人生活带来的高品质,又可以体验到一种莫名的未来感,让人流连忘返。
“雅”作为建筑设计的最高境界,要求建筑师在审美感知和创造力发挥上达到新的高度。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雅的概念不仅仅是美的追求,更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体现,推动着建筑设计的创新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