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手机:13988888888
电话:020-08980898
邮箱:admin@youweb.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中国园林网1月13日消息: 由传统到现代,这是我国花卉产业调整转型的途径,也是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方向。
但调整转型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对于一个吸纳就业人数超过500万人的新兴产业,花卉产业调整转型是涅槃之痛。
行业人士认为,我国花卉产业调整转型存在三大痛点,即品种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不强,产品质量和产业效益不高,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
专家分析,三大痛点背后对应着三重窘境:一是行业管理缺位。花卉行业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行政部门大多没有专门的花卉行业管理机构,花卉行业社会组织不完善,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二是缺乏产业扶持政策,对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技术研发等事关花卉产业发展带有根本性公益性事业扶持不够,对市场建设、物流配送、社会化服务等产业基础性建设缺乏支持,对花卉品种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创建等缺乏鼓励性政策;三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花卉统计不完全,生产供应与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
以信息服务为例,由于信息不对称,花卉“买难”“卖难”同时并存:一方面,花农生产的好花“养在深闺人未识”;另一方面,爱花者“终日寻花不见花”。
有识之士指出,调整转型就是为了克服上述软肋,最终实现产业由传统迈向现代。
综合行业内专家和企业家的意见,花卉产业的调整转型,就是要在调结构、转方式和增动力上下功夫。
调结构,花卉产业同样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花卉产业结构性过剩,当前最为突出的是,绿化观赏苗木比重过大,严重过剩。
绿化观赏苗木是花卉产业中的“大哥大”,面积和销售额占据花卉业的“半壁江山”。据国家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绿化观赏苗木种植面积74.10万公顷、133.32亿株,占我国花卉总面积的58%;销售额659.07亿元,占我国花卉销售额的51.51%。据业内人士估计,我国绿化观赏苗木普遍过剩,一些常规苗木过剩产能高达50%以上。如何消化绿化观赏苗木的庞大库存,是摆在全行业面前的一个难题。
调整产业结构,就是要消化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企业、加快创业创新步伐,使产业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转方式,就是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增动力,就是产业发展不仅仅依靠传统增长点,还要发掘新增长点。
传统上,绿化观赏苗木、盆栽植物、鲜切花等是我国花卉经济的增长点;如今,日化、食品、保健等花卉深加工产品和花卉旅游,正日益成为我国花卉经济的新增长点。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意味着产业向形态更高级太欣新材料科技、社会化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当前,我国花卉产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期或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人们都在思考:花卉产业如何调、如何转?
在各类花卉行业研讨会上,专家和企业家们见仁见智,但所有的“药方”都离不开市场规律,需要摸清两个“家底”——花卉需求和花卉供给。
从需求角度看,花卉正由政府购买集团消费、节庆消费向个人购买大众消费、日常消费转变;由花卉消费初期的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市场细分结果表明,花卉消费群体正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展,甚至延伸到乡镇高收入阶层。
从供给角度看,花卉“大路货”供给能力超出需求,精品花及花卉新产品、新服务供给不足。这意味着,今后应压缩“大路货”产能,增加精品花,以及花卉新产品、新服务的供给。
从投资角度看,花卉投资正由注重传统花卉种植业向花卉全产业链延伸。这意味着,投资者不仅要关注产业链条中间的传统种植业,还要关注产业链条两端——产业前端的品种技术研发,产业后端的花卉精深加工和花卉休闲旅游服务业、花卉电子商务、花园中心等新兴花卉产业,以及花卉配套产业。调整转型后的花卉业,生产要由劳动、土地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不仅强调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更要强调智能化、定制化和快速响应能力;市场竞争要由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不仅如此,建立花卉大市场,搞活花卉大流通,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也将成为产业新趋势。
专家们分析,推动我国花卉产业的有六大主体:一是企业,包括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二是协会,包括各级花卉协会、花卉商会、产业联盟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三是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四是专家学者和智库,如业内学者智库和业外学者智库,国内学者智库和国外学者智库;五是媒体,从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到微信、微博、网站等现代新兴媒体;六是消费者,从高端到低端,从城市到农村,从大众到小众。
当下,花卉产业主体整体协调不够,难以高起点、全方位、多角度地推动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各个主体内部也存在不联不通的现象,亟须打通“任督二脉”。
以提供智力支撑和思想保障的智库为例,我国花卉研究机构不断完善,研究花卉的专家和学者人数不断上升,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但是,这些人员和机构缺乏分工协作,不能形成较强的战斗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政府层面,需要有关部门和地方、各重点花卉产区,针对花卉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全面系统的推动花卉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六大主体是花卉产业调整转型的力量源泉,也是调整转型的对象。其中,企业无疑处于关键地位。我们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调动企业积极性,大力支持企业调整转型,以带动全行业转型升级。
那么,企业转型的关键又是什么呢?只有不断创新,才是企业基业常青的关键,如品种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还有建立新模式、新业态等。正如一些企业家所言,当务之急是让创新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新引擎”。通过重视品种、技术等全面创新,通过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来化解劳动力太欣新材料科技、土地租金快速上升的危机。
除了已有企业的创新,还要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造更多更好的花卉新优产品,培育和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实现产品个性化、多样化、精品化。
在花卉产业创新中,互联网应用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今后应积极拓宽花卉产品销售渠道,建立和完善电子交易平台,培育花卉专业化电商销售市场,实现生产、流通、消费紧密结合。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我国花卉进入深度调整期,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面临难得的机遇。
我国花卉产业面临的最明显的挑战,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已经结束,花卉产品需求增速减缓,花卉出口下降。过去,我们津津乐道: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品种、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而今,人们不得不面对如下事实: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太欣新材料科技,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土地租金快速上升,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另一个因素也不容忽视:我国资源环境亮起了“红灯”。化肥、农药、地膜、重金属污染,导致资源环境对花卉产业约束日益增强。
不过,有危机就有机会。在2015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国花卉协会常务理事会上,中国花卉协会会长详细分析了产业发展面临的难得机遇:我国有13.7亿人口(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巨大消费市场。而且,近年来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追求绿色生活、美丽家园成为时尚,为花卉走进千家万户创造了条件。
除了内需,出口也有望成为拉动我国花卉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花卉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但我国花卉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规模化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好消息不止于此。在201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要实施供给侧改革。这一改革要求政府减少对市场的干预,降低税务负担和放宽经济管制。中央还要求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信随着财税、金融、社保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加大,势必为包括花卉在内的各行各业提供更好的经营空间。
从行业层面看,国家林业局把花卉产业列入林业“十三五”规划,农业部惠农政策积极扶持花卉产业发展,为花卉产业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
从区域层面看,在我国的主要花卉产区,不少地方政府把花卉列入当地农业或林业支柱产业,花卉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显著。
虽然存在挑战,但机遇远远大于挑战。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改革创新,花卉产业一定能够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