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手机:13988888888
电话:020-08980898
邮箱:admin@youweb.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西藏市拉鲁小学的学生在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科普活动。新华社发
领略“硬核”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了解老一辈科学家科学报国的感人故事、体验文化与科技的碰撞……9月15日至25日,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各地开展,活动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
在全国科普日主会场之一的国家科技传播中心,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和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组织的首届“新兴科技助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产品科普展”吸引了很多人。
“这个展览直观地呈现了科技创新产品,希望能够提高大家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了解新质生产力基本要素及展品中的科学原理。展览还讲述了科技人员坚持自立自强实现高水平科技创新的故事,以及科学家与企业家协同创新创造的励志报国情怀,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主任张清介绍,他们面向各类企业征集科技创新产品200多件(套),并进行科普化创作,遴选绿色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量子技术、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航海航空等领域部分产品进行展览。
就拿煤炭转运来说,新质生产力既给煤炭“增绿”,又让转运提效。“在河北黄骅港,新质生产力展现出强大力量。”国能黄骅港务科技信息中心工作人员郭春景说,港口引入了成套的全流程粉尘抑制技术,使作业中的煤尘排放削减了98%,对周围环境几乎没有污染,“港口每年收集到的煤尘高达2.8万吨,制成煤饼可创利超千万元。”
与此同时,黄骅港煤炭装卸还实现了无人操作。装载5万吨煤炭需要的时间,从之前的48小时缩短至现在的24小时。在不增添设备的情况下,港口每年可提升3700万吨的煤炭转运量。
不仅助推传统产业转型,新质生产力还催生新兴产业太欣新材料科技。在展览上,一款高动态人形机器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它叫“夸父”,身高约1.5米,体重约46千克,具备超过40个关节自由度、行走速度可达5千米/小时。它能快速行走、奔跑,以及在各种复杂场景下完成各种任务。
“作为国内首款支持开源鸿蒙系统的人形机器人,‘夸父’已实现量产交付。”研发团队负责人冷晓琨说,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人形机器人能完成各种类人的高难度动作,在科研教育、商业服务、工业生产、家庭服务等行业领域有着广泛的产业前景。
据了解,今年全国科普日期间,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已推动2856家企业开展了相关科普活动。“今后还将充分调动这些企业的科技资源,对科技产品进行科普化开发,分批次开展新质生产力创新产品科普展。”张清说。
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中国科技馆,共有70家单位或机构的95个展项参展。这些展览力求贴近公众生活,集中展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其中,国家科技传播中心的“共和国脊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展示了190余位科学家的400余件(套)实物、400余张珍贵图片,以及有关科研单位提供的10余件大型展品,展陈面积共1900平方米,生动展现了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和当代科学家的学术贡献、感人事迹,弘扬科学家精神。
“今年是科技界特别的一年——恰逢大庆油田发现65周年、‘工业学大庆’号召提出60周年、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60周年……”中国科技馆展览设计中心副主任陈明晖介绍,中国科技馆的“星耀中国 科创未来”系列展览,包含“共和国血脉——弘扬大庆精神展”“无声的惊雷——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展”“拳拳报国芯——弘扬科学家精神展”“向南极出发——弘扬极地精神风貌展”4个展览。
60岁的王女士提前预约了这个系列展览,带着4岁的孙子前来参观。“我在‘共和国血脉’展览中,看到了李四光、王进喜等耳熟能详的名字,我们这代人对这些科技工作者有很深的感情。”王女士告诉记者,小朋友对“无声的惊雷”展览中的、氢弹很感兴趣。
“科学先辈们像璀璨的星星一样照耀着中国的科学事业。‘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科学家精神都是中国精神谱系的内容。我们的展览通过梳理和展示,向大众传播这些精神。”陈明晖说。
在科技场馆内寻找科技与文化碰撞的火花,是今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的亮点之一。
记者来到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二层,目光被一个结合中式美学和现代科技的展览所吸引。“文明薪火永传承——中轴线上的古代科技专题展”以立体视觉空间和沉浸体验的方式,将中轴线上古代人民在天文学、建筑学、力学、声学等多个领域的智慧和卓越成就通过科普手段向公众展示,展现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的科技之美,激发公众文化自信、科技自信。
由北京科学中心主办的“科技中轴——北京中轴线上的科技”展在全国科普日期间也拉开帷幕。观众可以在“钟楼传声”展项中学习钟楼钟声响彻京城的原理,在“箭楼千斤”展项中了解箭楼千斤闸的奥秘,在“回音跃声”展项中体验天坛回音壁的奇妙。
此展览挖掘科技文化在北京的传承与发展的历程,围绕北京中轴线上的科技元素,以再现中国科技史、突出科学思维、蕴含科学方法、科技与人文相结合为展览设计原则,打造北京科学中心的地方特色展,向全年龄段人群提供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沉浸式体验。
“在这个展览中,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领略古代建筑技艺的精湛与辉煌,还可以见证力学与声学的巧妙融合。”北京科学中心策展开发部副部长宋男迪说。
“这架飞机就是知名的国产大飞机C919,旁边这架是它的‘哥哥’——ARJ21支线喷气式客机。你再看穿黑色‘衣服’的这架,是运-20大型运输机,许多救援物资都是由它运送的。”中国科学院大学航空宇航学院硕士生高宇星一边展示手中的飞机模型,一边向前来参观的小朋友做介绍。小朋友们摆弄起手中的模型,认真听讲解员科普。
在北京科学中心的喷泉广场,第十四届北京科学嘉年华活动正在举行。这里共开设6个户外科普体验区,除了科技成果普及体验篷区,还有应急科普展、现代气象科普展等,通过实物展示、图文科普,模拟体验、专业讲解、体验活动等形式,向公众展示前沿科技和科技惠民成果,普及科学知识。
今年全国科普日期间,各地竞相开展科普与科幻、文化、艺术、旅游、体育融合创新,推出科普集市、科普剧、灯光秀、实验秀、科幻绘画展、科幻电影展映以及奥运科普、“中轴线”科普、中华文明探源等各类主题科普活动。
在上海,各区发布了创意十足、各具特色的“科普地图”,这些地图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科普资源导航,构建30分钟科普服务圈,打通科学普及“最后一公里”。全市的科普场馆和科普场所预计将举办2000多场科普活动。
在重庆,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科普创新实验室成果、科技小院建设成果,以及知识产权、生命健康、食品安全、应急能力等主题科普展览也同期举行太欣新材料科技。AI反重力纳米磁流体、灭火演练系统……各种新奇有趣的展品太欣新材料科技,吸引了许多公众驻足参观体验。
在此期间,全国科普日平台汇聚了10多万场各地活动,中国科协还生产汇聚科普图文、视频、展板、挂图等信息化资源1万多个,通过科普中国和全国科普日平台向各地开放共享,让科普与老百姓“零距离”。太欣新材料科技太欣新材料科技太欣新材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