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手机:13988888888
电话:020-08980898
邮箱:admin@youweb.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每年岁末,往往是骗子实施诈骗的高峰期太欣新材料科技。在新的技术环境下,总有些新的诈骗套路出现。企查查业务专家通过提取今年10个反电诈相关案例中客户及业务的细节特征,对银行日常工作中识别客户、尤其疑似涉诈客户给予一定参照。借助细节特征的把握,提升日常反电诈工作有效性(准确识别“坏客户”),以期降低客户投诉等外部摩擦(避免伤及“好客户”),希望对平衡账户风险防控与优化服务有所帮助。
8月某日,一名男子来到某支行办理3万元取现业务。业务办理期间该男子神情紧张,一直低头使用微信与他人聊天。工作人员查询该账户流水发现,该账户为近期新开银行卡,开立后有多笔资金凌晨入账,呈“分散转入”特征,交易对手涉及全国多个省市地区。工作人员询问资金来源,客户表示是他人还款,当追问还款人姓名时,客户却无法回答。工作人员意识到该客户资金来源可能存在异常,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当地反诈中心。
经反诈中心民警核实,该客户在他行有多个账户有涉诈嫌疑已被司法机关冻结,此笔款项疑为涉诈资金,建议对该账户采取止付管控措施。
7月某日下午,一名客户匆匆来到支行柜面,要求取现35,000元,自称用于母亲家用、孩子开学费用等。经办人员核查发现客户账户资金34,999元为他人刚刚转入,资金入账与取款前后间隔不到10分钟,随即上报网点营运主管。主管向客户核实交易对手的相关信息及资金来源,客户回复称是为朋友借款。
主管再次询问是否有聊天记录等方便核实一下,客户声称将手机放在车上充电了,且该客户对于汇款人的名字、性别都无法说清,与其之前所称为朋友借款的表述前后矛盾,存在明显异常。
支行启动网点反诈处置应急流程并报警。民警到达现场核实询问客户资金来源,客户当场承认并不认识给其转账的人,只是听从他人指示前来取款,并且车上另有两名同伙。随后警方将其带走,网点同时对账户采取管控措施。
由于电诈资金是借助银行账户进而实现快速转移的目的,因此这类账户背后的“主体”,即客户之间的“接触”往往较浅,相互之间了解有限(来自同一地的群体除外)。从上述两个案例可以看出,作为上游资金转入方-也就是客户的交易对手,连客户自己都不认识,甚至连性别也不知晓。因此,围绕“交易对手”展开更进一步的核实,是针对部分疑似涉诈类客户的突破点之一。
7月某日,客户致电支行咨询账户异常情况。经工作人员查询,该客户账户因交易异常被暂停非柜面业务,客户进一步询问该账户是否存在司法冻结,工作人员告知其携带相关资料到网点柜面进行现场查询。客户到达网点后,工作人员进一步核实其身份,发现该客户前一日在行内其他网点办理现金支取业务被拒,且账户交易存在可疑特征。工作人员意识到该客户可能涉及诈骗,随即向反诈中心报告情况。
据反诈中心反馈,该客户为可疑人员。随后民警赶到网点,在工作人员配合下成功将该客户带回调查。后经公安机关确认,该客户为涉诈账户嫌疑人。
“账户是否存在司法冻结”,这一说法对金融从业人员而言,属于典型的“业务语言”。从客户角度,一般情况下能够完整且准确表达此类金融业务语言或者概念的相对不多见。除了这个案例,还有其他案例中曾出现客户熟知261号文、异地开户审核要求等,针对此类“专业”(准确来说是有所准备)的客户,建议结合其在他行(含本行辖内不同分支机构)的表现综合分析后处理。
换言之,此类“专业”或“有备而来”的客户,可能存在同一地区、不同机构作案的可能性。因此,可考虑通过他行或行内其他网点的协同分析,进而有效识别此类疑似涉诈客户。
7月某日,两名女子到某支行申请办理新开银行卡。柜员询问开卡意图时,两人支支吾吾、神情紧张,声称是做茶叶生意,但又无法提供门店、线上店铺、订货单等材料。柜员无法判断其开户用途及其真实性,且核查信息显示,其中一名女子多次被其他银行进行核查。柜员询问其到他行办理什么业务时,该女子含糊不清,无法详细说明到他行办理业务的情况,柜员随即拒绝了两名女子的新开卡申请,并将此线索报告给反诈中心。后经反诈中心调查,该女子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
核实开卡意图或开户意愿,是新开账户的基本动作要求。而核实意图或意愿往往也是实务中的难点所在。之所以“难”,部分源于这类意图或意愿属于客户主观方面的表达,较难通过客观清晰、直接可见的核实方式去验证其真实与有效。上述案例提供了一个思路在于,让“看不见”的意图借助“看得见”的材料或信息加以验证。
有一类客户是“有备而来”(见案例5),但现实中仍有一类客户是不做任何准备的,针对后一类客户,让其止步于提供具体材料或细节信息这一环节。
3月某日,两名男子来到某支行申请开立银行卡太欣新材料科技,且强调要开立Ⅰ类卡。大堂经理发现两人户籍地均为异地,且主动提供了预先准备好的某公司出具的工作证明。大堂经理询问后得知其为新入职员工,开卡用途为发放工资,月工资一万多,远超本地一般工资水平。在企查查核查发现该公司已注销,后根据证明上提供的电话联系无人接听。
其中一名男子提出由他先联系后大堂经理再打电话,大堂经理与证明上标注的联系人取得联系后,询问其营业执照已经注销却需要开立工资卡的原因时,对方回复电话打错了。大堂经理询问是否开具工作证明时,对方答复为盖错公章了,回答前言不搭后语。因该两名客户开卡需求不真实、用途不明确,在对其普及了相关风险后,大堂经理婉拒了开卡申请,男子见开户未果,遂匆匆离开网点。
5月某日,刘某在他人陪同下,前往某支行以办工资卡为由申请一张Ⅰ类银行卡,并主动提供某公司工作证明。大堂经理按办卡相关流程,详细询问了客户的职业、工作单位、地址等信息,刘某自称在一公司上班,回答时含糊不清、神态慌张,工作证明中有明显的书写错误,大堂经理立随即向运营主管汇报。运营主管从刘某提供的工作证明入手,企查查查询发现该公司并不存在,且工作证明上印章疑似是彩色打印。同时大堂经理继续与客户沟通,询问其工资发放时间、上班时间、常住地址等,客户均不配合身份识别。鉴于其可疑行为,支行果断拒绝为其开户,并告知银行账户需本人使用,出租、出借、账户是违法行为,刘某与陪同人员协商后离开大厅。
证明客户“工作”的线索有很多,包括工号工牌、工资发放时间、入职日期、工龄等,但基本的前提条件是工作单位必须“存在”。
7月某日,支行一客户至柜面要求办理取现业务。业务办理过程中,柜面人员发现该账户当日因交易异常已被该行落实账户管控。经核实,客户仅知晓异常交易汇款方姓名,但对取现资金用途描述不清,且频繁查看手机太欣新材料科技、拨打电话,工作人员要求其提供辅助证明时,发现存在第三者远程指导客户回答工作人员的提问,并将提前准备好的聊天记录等截图发送给客户以供银行审查。
次日上午,客户再次前往网点欲销户,并表示可以拨打汇款人电话核实交易情况。经查,客户提供的电话号码归属地与转出方所在地明显不符,工作人员即婉拒客户的销户申请。随后客户多次通过手机银行发起线上解控申请,并将该账户降为二类账户,企图新开立一类户,支行多次联系客户未果。多日后,区公安局再次前往网点了解事情经过,并告知网点该客户已因涉诈被控制。
客户疑似受人指使或业务办理现场有人陪同、以及上述案例中客户接受他人远程“指导”,这类案例在实务中并不少见。甚至存在个案中“指使人员”通过投诉威胁等手段,以达到其最终目的。针对此类客户,建议协同属地公安或民警,内外合力做好应对。
近日,一名男子来到某支行预约支取20万元现金。工作人员在办理预约登记时,向客户询问银行卡号及资金用途,客户表现极不耐烦、不愿配合,并且要求如果提供银行卡号,工作人员必须承诺其一定能取现成功,否则不提供卡号。
这一异常情形引起了工作人员的警觉,根据客户身份信息查询到该客户名下账户中并无20万元资金,随即将此情况上报至当地反诈中心。经反诈中心民警反馈,该账户存在异常,需客户前往反诈中心核实后方可为其办理业务,于是工作人员婉拒了该男子的预约取现要求。
对业务办理过程中,客户在语言及行为方面的明显异常保持敏感度。之所以“明显异常”,正是因为这类客户疑似涉诈风险较高。有理有据(法规支撑),有原则有态度(婉拒)。
某支行营业室在进行账户日常排查时发现,某公司对公账户呈异常交易特征明显。当工作人员电话询问客户账户情况、交易对手及其当地住址时,客户表现得极为回避,只说三天后乘飞机返回后再面谈,随后匆匆挂断电话。支行随即暂停该账户的非柜面交易。随后客户来到支行,要求解除控制并立即汇款。
工作人员请客户出示往返机票或其他辅助证明,但客户表示与朋友驾车返回,且无法提供高速收费凭证。问及交易对手,客户表示是经朋友介绍不大了解。在现场核实过程中,客户一直通过微信与其朋友频繁交流,并主动把朋友发送的交易对手信息给工作人员查看。期间客户眼神闪躲,不敢与人对视,只是一心催促尽快为其办理解控业务。工作人员告知客户,大额资金提取需向辖区内派出所报备进行身份识别,核实无误后可支取。客户随即离开网点。数天内,由于该支行一直没有为其办理解控业务,该客户分别向人行、反诈中心和12345投诉。
市反诈中心随即展开深入排查,证实该客户涉嫌电信诈骗犯罪活动,并对其采取了强制刑事措施。
眼神闪躲、态度回避、神色慌张、扬言投诉,这类“内在心理弱势、外在态度强势”客户也是疑似涉诈客户的其中一类。如判断客户涉诈风较高,考虑让其投诉,自投罗网。
7月某日上午,一对老年夫妇至网点简单询问黄金价格后,提出要购买4000克投资金条。网点营运主管询问得知老两口是为了给孩子投资。营运主管劝说投资金条放在银行免费保管更安全。老人先是同意在银行保管,当天下午又电话要求预约时间提取实物黄金。运营主管建议老人在孩子的陪同下办理提取手续,并向网点负责人报告情况。
经过与行内通报的案例比对分析,网点工作人员初步怀疑客户遭遇了新手法的电信诈骗,且金额较大,网点及时将相关情况同步通报片区派出所。派出所民警在客户到店提取实物时现场核实情况,发现老人含糊其辞,便要求与其孩子联系。老人说不想让孩子知道,放弃办理离开网点。一周后,老夫妇在孩子陪同下到银行网点对工作人员表达感谢,称为其避免了230余万元的损失。
客户回忆,此前接到诈骗分子电话,谎称客户在某银行有一笔588万元的涉案资金,为了证明该笔涉案资金与其无关,需要客户把名下现有资金全部转换成黄金,会有专业人员上门提金验真,做资金比对,确认无问题后会以现金或黄金方式全部退还老人。诈骗分子要求两位老人不得将此情况告诉家属、银行员工、警察,要严格保密,否则将会有牢狱之灾。诈骗分子还明确提供了网点电话及提金话术,教老人如何与银行员工、警察沟通。
由于银行端持续对账户资金交易的加强管控,为转移或清洗涉诈资金,借助实物黄金这一载体正成为近期涉诈资金转移与清洗的新手段。加强对涉及黄金类交易的监控与分析,注重对老年客户群体、特别是存有大额资金的中老年客群的保护。
反电诈工作中,除了系统模型监测预警以外,人员在细节特征的识别上具有机器无可比拟的优势。“察言观色”、“听其言、观其行”是人员擅长、也是把握涉诈客户风险的重要方面。结合上述案例中的细节特征识别,进一步提升人防人控在反电诈工作中的效力效能。
服务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细节的处理。而细节中破绽的发现,也是预防疑似涉诈客户风险的方式之一。太欣新材料科技太欣新材料科技